参与:从“曲高和寡”到“万马奔腾” 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纸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开始成为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53亿人,跃居世界第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阅读率大幅提高,一批原创网站蓬勃发展起来。在发行领域,网络书店发展加速,销售码洋不断增加,当当、卓越等大型网络书店成为不少读者首选的购书渠道;与此同时,大型发行集团建立的专业性销售网站纷纷涌现。 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一批大社名社及出版集团纷纷涉足数字出版,如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专门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山西出版集团组建电子书出版中心,广东省出版集团设置了新媒体中心。中国出版集团更是在成立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后,邀约中国科学出版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河北出版集团、陕西出版集团等兄弟出版集团,共同探讨建设拥有先进技术标准和完善数字化出版解决方案的数字网络出版平台,标志着传统出版商进军数字出版的合纵连横之势悄然形成……对于这一态势,孙寿山形容为“从两年前的‘曲高和寡’,演变成当下的‘万马奔腾’,中国的数字出版已驶入快车道。” 商业模式:从认识到落实 在数字出版的诸多业态中,手机出版最为引人瞩目。业内人士也十分看好手机出版的前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张立认为,数字出版的下一个焦点可能就是手机出版。几年前还以纯粹的手机通讯和增值服务为业务范围的移动通讯企业,现今已涉足内容生产领域:三年前中国移动宣布与原创文学网站、原创文学写手、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梦网书城”。用户每看一本书收取2元信息费,在阅读电子书时所产生的流量费,还将另行收取。今年,中国移动又借奥运东风推出了奥运手机报。“相信每部手机背后都潜藏着未来出版市场的新答案——无线阅读和发行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刘爱力的这一观点正在变为现实。随着3G网络技术环境的改善,用户对手机阅读的体验持续提升,手机出版将吸引更大的受众群。 瓶颈:标准不统一 版权保护差 当数字出版大踏步向前迈进时,除去经验的缺乏及政策壁垒等“先天不足”外,数字出版标准和规范、版权保护被认为是产业发展亟待克服的两大技术性障碍。目前,技术提供商根据需求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标准,数字图书馆也制定了自己的一套元数据、唯一标识等规范,数字出版标准与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互不相通、互不兼容。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新的资源浪费和新的信息孤岛。 版权保护可以说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由于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保护带来的冲击,数字作品的版权不能得到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受到伤害,再加上为数不少的网民缺乏良好的版权保护意识以及正确的数字产品消费观等,导致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完善,无法进行正常的产业循环。 尽管存在着上述问题,但数字出版“这一出版业具有革命性的历史进程”的发展态势却是锐不可挡,而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数字出版无疑将会以加速度前进。 |